发布日期:2025-06-24 01:48 点击次数:172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共产党人没有在国民党中执委中占据多数,只控制了国民党中央党部,结果还是引起了国民党人的强烈反弹。“三二0”事变发生,以及随后通过的《整理党务案》,显而易见都是针对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领导地位来的。换言之,在不掌握国民党军队的情况下,占据国民党的中执委也好,占据国民党的中央党部也好,最后的结果恐怕没有太大的区别。
陈独秀的第二次“大让步”,指的是“三二0”事变时不敢反击,让蒋介石轻易得逞。但这个说法明显与事实有距离。
当时的情况是,由于莫斯科不满鲍罗廷擅自在广州策动政变,搞掉胡汉民、许崇智。国民党右派公开提出要求撤换鲍罗廷,深知此中内情的维经斯基也不表示反对。再加上在广州的苏联军事顾问也对鲍罗廷大权独揽颇多怨言,主张撤换,竟至迫使一向支持鲍罗廷的加拉罕不得不同意召回鲍罗廷。国民党二大闭幕后,鲍罗廷以回国述职为名,打道回府,实非得已。但由此也可以看出莫斯科这时对国民党现状的担心所在。而事实很快也就证明,莫斯科的担心可能并非毫无道理。
鲍罗廷对当时的广州形势自然是信心十足的。他在路经北京时,向刚刚到达北京,准备前来广州的苏共中央书记兼红军政治部主任布勃诺夫汇报过国民党内部状况,他明确肯定,包括他所选定的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领导人,都是值得信任的和站在左派立场上的。但就在布勃诺夫刚刚到达广州不久,鲍罗廷打过保票的蒋介石就在3月20日发动了一起令人目瞪口呆的军事政变。他一举包围了苏联顾问的住所,收缴了苏联顾问卫队的武器,逮捕了自己指挥下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所有共产党员,并且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的枪械,在广州实行戒严。这就是所谓的“三二0”事变。
“三二0”事变的直接诱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代理苏联军事顾问团团长的季山嘉过于自负的处事态度,与蒋介石“天性多疑”和“虚荣心特别重”的性格发生了冲突,引起了蒋的严重疑惧。但从事变后蒋介石采取的一系列排斥共产党的措施看,不难看出政变归根结蒂是冲着共产党和苏联顾问太大的权力来的。如果这时布勃诺夫采取较强硬的态度,加上有国民党主席汪精卫的支持,再争取到其他与蒋有矛盾的军事领导人的附和,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压制蒋介石,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但莫斯科几个月来一直在谈论:“共产党的影响太大了”,“几乎所有领导权都掌握在共产党人手里”,反对苏联顾问和共产党员占据国民党领导机关,再加上包括鲍罗廷在内的几乎所有苏联顾问都曾报告说,蒋介石是坚定的左派,因此,布勃诺夫几乎毫不犹豫地就采取了妥协的作法,同意了蒋介石关于撤换季山嘉等一系列要求。结果,季山嘉被布勃诺夫带回苏联,汪精卫孤立无援,被迫去职赴欧,蒋介石轻而易举地就攫取了党政军大权。
上海的中共中央得到关于“三二0”事变的具体消息,已经是在事变发生的一周以后了。远在上海的陈独秀对事变临机的指导实际上起不到任何作用。事变后不论广东的共产党人内部有无争论,在布勃诺夫批评军事顾问和共产党人过分突出自己、发号施令是引起事变的重要原因之后,中共广东区委的态度事实上与布勃诺夫没有两样。3月底广东区委已经发出公开信,保证说:“共产党是要国民党团结的”,“把国民党认为是现在国民革命的领导”,并且宣布说:“我们广东现在已有很好的革命领袖,但我们还要使这领袖更团结,更强固,更有指挥能力”。很显然,当时在广州实际指挥退让的,是布勃诺夫,并非陈独秀。
至于陈独秀的第三次“大让步”,则是指陈独秀派张国焘等到广州,逼迫广东党组织接受蒋介石的《整理党务案》。但第一,应当看到,陈独秀对蒋介石的认识,由于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是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的。第二,接受《整理党务案》既不是陈独秀的主张,也不是张国焘能够说了算的,它是莫斯科最高当局的决定。
对于“三二0”事变起因的具体了解,陈独秀主要是听路经上海回国的布勃诺夫介绍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头脑里对事变起因的认识,自然比较多地是俄国顾问和共产党人所犯错误,引起了误会之类的印象。陈独秀在3月29日给共产国际写的报告,就明确肯定事情是国民党右翼的孙文学会成员蓄意制造,蒋介石误以为真造成的。但他同时也谈到,“蒋介石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对共产党人疑心很大。从这一点出发,考虑到蒋介石还是左派,蒋、汪关系破裂和国民革命军因此发生严重军事冲突,只能对帝国主义有利,陈也同意“事情不能用简单的惩罚蒋的办法来解决”,主张“应该全力'拯救’他”,使他认识到反革命分子的阴谋,从而不再害怕我们。这也就是为什么,陈独秀很快发表文章,公开承认:“蒋介石是中国民族革命运动中的一个柱石”,共产党决不会去推翻他。有许多人批判他这时“千方百计地向国民党讨好,结其欢心,瞻其马首,绝对服从命令,不敢越雷池一步”。 查一查他在“三二0”事变后这段时间的文章,对蒋介石几近阿谀的言论也确实可见。问题在于,远在上海,不清楚事变真相,又不能火上浇油地把蒋逼到右派一边去,以致丢掉广州,在当时情况下,陈独秀除公开向蒋示好,消除“误会”外,如何能够去表示强硬的敌视蒋介石的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